close

湖北省農村合作金融創新試點調查:“盆景”變“風景”,路還有多遠?

圖為:近幾年,得益於農村合作金融平臺,枝江育秧工廠發展迅速。圖為枝江市問安鎮天盈育秧工廠。(記者

劉曙松 攝)

圖為:襄州區程河鎮常莊村柳編專業戶展示柳編制品。柳編是程河鎮主導產業,目前上百名專業大戶從襄州區農村合作金融平臺獲得貸款。 (記者

劉曙松 攝)

湖北日報訊 記者 胡瓊瑤

農民“貸款難”、銀行“難貸款”的矛盾由來已久。我省正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關鍵時期,種養大戶、傢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他們對金融資本更加依賴,農村金融這個“老大難”問題已到瞭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去年4月,我省在總結枝江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新增大冶、監利、通山、鐘祥、大悟、浠水、隨縣、仙桃、襄州區9個縣市區開展農村合作金融創新試點,構建“農合聯+金融”服務體系,力爭破解農村金融難題。上月,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作出批示:推進全省農村合作金融創新試點工作,把試點變成示范,把“盆景”變成“風景”。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農村金融改革亦是如此。試點一年多來,解決瞭什麼難題?還有哪些環節亟待完善?試點經驗能否在全省范圍推廣復制?近日,記者進行走訪調查。

打造“盆景”,直指農村“老大難”

枝江市仙女鎮雙圓禽蛋養殖專業合作社,潔凈瑩透、規格統一的雞蛋被包裝成箱,即將運往全國10多個城市。這傢看似不起眼的合作社,一年銷售額高達2000萬元。

好形勢,得益於農村合作金融的支持。

合作社理事長李緒萍介紹,原來銀行不認可房屋、設備等資產,如今通過農村合作金融平臺抵押貸款,一次性獲得過橋資金200萬元,貸款利率不到6個點。

“以前想都不敢想。”乘上“申貸快車”,便捷、高效程度讓李緒萍感慨萬千。

枝江是傳統農業大市,轉型發展步伐快馬加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遭遇的“融資難”“融資貴”成為制約瓶頸。2015年6月,該市被確定為全省首個農村合作金融創新試點縣市。

經過一年的探索,枝江聚合分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立農合聯,抱團與金融機構“討價還價”。截至今年6月底,枝江市通過農村合作金融平臺發放貸款7.02億元,貸款有效需求滿足率達到81.65%,農合聯會(社)員涉農貸款年均利率6.05%,比試點之前下降29%。

“枝江模式”為農村合作金融創新做出瞭有益的示范,去年全省新增大冶、監利、通山等9個試點縣市區。

按照制度設計,試點縣市區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起來,組建具有企業法人性質的農民合作社聯合社,通過整合公安、稅務、人社等部門信息,建立農合聯征信信息系統。省級財政將為每個試點縣市區註資3000萬元設立涉農風險補償基金,各試點縣市區要自籌資金2000萬元以上。每個試點縣市區與當地的試點銀行和保險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探索和完善試點模式。

摸著石頭過河,多項創新湧現。大冶市推出“信用貸”,為輕資產、無抵押、無擔保的農合聯會員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用貸款服務;鐘祥市全面降低貸款門檻、簡化辦事流程,農民隻需帶身份證和土地經營權證,當場可貸5萬元;枝江市設立2000萬元農村合作金融專項“過橋”資金;監利縣率先在全省開展設施農業保險、農業機械保險和漁秧保險,政府給予50%保費補貼。

目前10個試點縣市區均搭建瞭農合聯金融創新平臺,設立瞭省級和試點縣市區政府共同支持的涉農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解決農民缺少抵押和信用問題。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10個試點縣市區通過農合聯金融創新平臺累計發放涉農貸款18.26億元,貸款年均利率較試點前有所下降。

全省3057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改革的先期受益者。從農地到林地,從農機到廠房,農民手中的“死資源”正通過不斷深入的農村金融改革變成金燦燦的“活資本”。

瑕瑜互見,試點路上不平坦

農村合作金融創新試點,有效解決瞭“難中之難”,然而,要在全省范圍推廣,存在的問題不能忽視。“全縣5000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享受試點政策的不過300餘傢,試點進展不盡如人意。”監利縣委農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監利是農業大縣,也是試點縣之一。記者瞭解到,試點進展較慢,農業擔保平臺體系不夠健全,導致省級風險補償金未發揮應有作用,是重要因素之一。

設立風險補償金,是農村合作金融創新最大的亮點。據瞭解,省財政廳將每個試點縣3000萬元省級涉農風險補償基金註入省農業擔保公司,再由省農業擔保公司與各地簽訂合作協議,分別註入試點縣。省農業擔保公司與監利縣已簽訂瞭合作協議,為瞭做大資本金,監利配套4000萬元縣級風險補償金,加上省級風險補償金共計7000萬元,按照1:5的比例,可撬動銀行發放3.5億元貸款。

然而,事與願違。不少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坦言,中間環節多,手續較為繁瑣,貸款發放效率不高。以一筆普通的信用貸款為例,正常程序不超過半個月,而通過省級農業擔保平臺,則需要花1個月左右。監利縣委農辦相關數據顯示:全縣農村金融合作試點貸款業務中,通過省級農業擔保平臺辦理的占比不到三成。

監利遭遇的情況並非個例。仙桃、隨縣等地均表示,擔保平臺操作起來不便,增加瞭運作成本。

去年底,省委財經辦(農辦)派出督查組,各試點對此反映較為強烈。督查結果顯示,省農業擔保公司實行商業化運作,擔保費用平均在1.5%以上,與一些地方政策性擔保公司相比,擔保費率不具有競爭性,目前省級農業擔保平臺滲透力影響力有限。

農業是弱勢產業,一旦遇上惡劣的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可能造成血本無歸。正因如此,銀行對發放農業貸款十分“小心謹慎”。“保險+信貸”的新探索,讓銀行吃上“定心丸”。通過在農村信貸活動中引入保險機制,轉移農民不能如期還貸的違約風險,有效解決農民因無擔保、無抵押而貸款難的問題。農村合作金融創新將此探索作為改革的重心之一。

令人遺憾的是,我省農業保險普及率較低。據瞭解,2016年,我省政策性農業保費為5.59億元,居中部六省末位,蔬菜、水果等特色農產品保險僅在少數地方進行探索。中央財政提供保費補貼的政策性農保險種有15個,

我省僅開辦水稻、油菜等6個險種,中部鄰省農保險種均多於我省。多傢涉農銀行表示,農業保險覆蓋面有限,很大程度影響瞭農業貸款的發放。

作為連接銀行和農民的紐帶,農合聯的地位顯得至關重要,但從當前情況來看,平臺作用發揮不夠。據瞭解,部分試點縣市區農合聯除為會員提供金融和保險征信服務外,教育培訓、市場營銷、科技推廣、生產生活服務、社會治理等基本沒有參與。

織就“風景”,還需邁過幾道坎

試點僅限於大冶、襄州、枝江、監利、鐘祥、大悟、浠水、通山、隨縣、仙桃10個縣市區,覆蓋范圍有限。如何把點上的經驗轉化為面上的做法,把精致的“盆景”打造成精彩的“風景”?當務之急還需加快創新步伐,完善機制,破解難題。

取經安徽,優化試點。安徽省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起步早,推進力度大,內容豐富,很多成功經驗我省可以復制。今年6月,省委農工部與省農業廳、湖北保監局、省農擔公司組成聯合考察組,赴安徽省實地學習借鑒農業擔保體系和農業保險體系建設。

改革,必須真刀真槍動真格。推進不力,淘汰出局。今年開始,將實行淘汰退出機制,下半年,全省將對試點工作進行一次督查,對組織領導不力、推進不及時、成效不明顯的縣市區實行淘汰退出,空出名額另行遴選增補。

理順農業擔保體系,各地呼聲切切。試點縣及金融機構相關人士建議,完善全省農業擔保平臺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其政策性擔保作用,創新業務模式、簡化手續,適應地方需求。實行機構下沉、服務下沉,在服務試點縣市區基礎上,盡快實現全省業務全覆蓋。

既然是試點,就允許大膽地試。農業保險體系是推進創新中的弱項,大冶、鐘祥、枝江等地做法值得借鑒,歸納起來,就是整合涉農資金,對涉農貸款利率或保險給予補貼。積極開展特色農業保險、設施農業保險、林業保險、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氣象損失保險等商業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

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折斷難。鐘祥王龍巷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500多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建合作社聯合社,有瞭規模,便有瞭話語權。目前,聯合社已獲貸款資金1.2億元。如何拓展農合聯平臺服務功能?全省推廣鐘祥、枝江等試點縣市區的成功經驗與做法,鼓勵農合聯開展財務代理、技術培訓、電子商務、品牌打造、抱團營銷等業務,將農合聯打造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綜合平臺,打造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傢”。

直面難題,補齊弱項。未來,農村“老大難”將不再難!

安徽農村金融綜合改革

兩年半時間實現全覆蓋

安徽省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起步早,推進力度大。湖北與安徽同屬中部,省情和“農”情相似。安徽很多成功經驗對我省具有可借鑒性和可推廣性。

早在2012年,安徽省在金寨縣、鳳臺縣啟動農村金融綜合改革,2014年擴大到20個縣(區),2015年初在全省范圍內推開,僅用兩年半時間將改革覆蓋全省。改革內容涉及金融主體培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資本市場建設、農業保險建設、農業擔保建設、信用體系建設、金融基礎設施改善、組織領導等9個方面,形成瞭財政、基金、銀行、保險、擔保“五位一體”財政金融協同支農機制,凝聚瞭強大合力。5年多來,農村金融綜合改革為安徽“三農”發展註入瞭源頭活水。2017年3月末,安徽省涉農貸款餘額達10142.37億元,同比增長15.7%,涉農信貸產品達500多種。

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快速發展。2015年12月,安徽省成立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由省財政連續3年每年註資10億元,目前註冊資本金達20億元。服務覆蓋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全產業鏈。在體系建設上,省農擔公司通過在縣級設立辦事處或購買社會化服務方式實現機構覆蓋。創新擔保模式,推出“勸耕貸”,充分發揮政銀擔“抱團”優勢,由縣鄉政府建檔、推薦,金融機構審查,省農擔公司匹配、復核,實行集中簽約,減少環節,提高效率。截至今年5月,省農擔公司已累計為3885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擔保19.49億元,涉農主體貸款利率和費率綜合成本控制在6.42%左右。

農業保險保障水平居全國前列。2008年,安徽成立以常務副省長為組長,相關政府部門和安徽保監局為成員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領導機構;從2009年起,連續9年將農業保險納入政府民生工程。安徽省是全國第一個實現主要農作物保險基本全覆蓋的省份,特色農業保險品種超過50個,基本涵蓋瞭農、林、漁、畜牧以及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

財政金融協同聯動形成合力。加強財政與金融協同聯動,綜合運用風險補償、貸款貼息、保費補貼、稅收優惠、獎勵補助等多種手段,對融資擔保機構實行免征營業稅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融資擔保機構,實行所得稅優惠政策;積極落實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等政策。政策性農業保險實施以來,全省各級財政累計投入保費補貼資金106億元,為1.6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

(記者 胡瓊瑤 整理)


【摘要】

圖為:近幾年,得益於農村合作金融平臺,枝江育秧工廠發展迅速。“枝江模式”為農村合作金融創新做出瞭有益的示范,去年全省新增大冶、監利、通山等9個試點縣市區。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10個試點縣市區通過農合聯金融創新平臺累計發放涉農貸款18.26億元,貸款年均利率較試點前有所下降。


圖為:近幾年,得益於農村合作金融平臺,枝江育秧工廠發展迅速。圖為枝江市問安鎮天盈育秧工廠。(記者

劉曙松 攝)

圖為:襄州區程河鎮常莊村柳編專業戶展示柳編制品。柳編是程河鎮主導產業,目前上百名專業大戶從襄州區農村合作金融平臺獲得貸款。 (記者

劉曙松 攝)

湖北日報訊 記者 胡瓊瑤

農民“貸款難”、銀行“難貸款”的矛盾由來已久。我省正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關鍵時期,種養大戶、傢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他們對金融資本更加依賴,農村金融這個“老大難”問題已到瞭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去年4月,我省在總結枝江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新增大冶、監利、通山、鐘祥、大悟、浠水、隨縣、仙桃、襄州區9個縣市區開展農村合作金融創新試點,構建“農合聯+金融”服務體系,力爭破解農村金融難題。上月,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作出批示:推進全省農村合作金融創新試點工作,把試點變成示范,把“盆景”變成“風景”。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農村金融改革亦是如此。試點一年多來,解決瞭什麼難題?還有哪些環節亟待完善?試點經驗能否在全省范圍推廣復制?近日,記者進行走訪調查。

打造“盆景”,直指農村“老大難”

枝江市仙女鎮雙圓禽蛋養殖專業合作社,潔凈瑩透、規格統一的雞蛋被包裝成箱,即將運往全國10多個城市。這傢看似不起眼的合作社,一年銷售額高達2000萬元。

好形勢,得益於農村合作金融的支持。

合作社理事長李緒萍介紹,原來銀行不認可房屋、設備等資產,如今通過農村合作金融平臺抵押貸款,一次性獲得過橋資金200萬元,貸款利率不到6個點。

“以前想都不敢想。”乘上“申貸快車”,便捷、高效程度讓李緒萍感慨萬千。

枝江是傳統農業大市,轉型發展步伐快馬加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遭遇的“融資難”“融資貴”成為制約瓶頸。2015年6月,該市被確定為全省首個農村合作金融創新試點縣市。

經過一年的探索,枝江聚合分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立農合聯,抱團與金融機構“討價還價”。截至今年6月底,枝江市通過農村合作金融平臺發放貸款7.02億元,貸款有效需求滿足率達到81.65%,農合聯會(社)員涉農貸款年均利率6.05%,比試點之前下降29%。

“枝江模式”為農村合作金融創新做出瞭有益的示范,去年全省新增大冶、監利、通山等9個試點縣市區。

按照制度設計,試點縣市區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起來,組建具有企業法人性質的農民合作社聯合社,通過整合公安、稅務、人社等部門信息,建立農合聯征信信息系統。省級財政將為每個試點縣市區註資3000萬元設立涉農風險補償基金,各試點縣市區要自籌資金2000萬元以上。每個試點縣市區與當地的試點銀行和保險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探索和完善試點模式。

摸著石頭過河,多項創新湧現。大冶市推出“信用貸”,為輕資產、無抵押、無擔保的農合聯會員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用貸款服務;鐘祥市全面降低貸款門檻、簡化辦事流程,農民隻需帶身份證和土地經營權證,當場可貸5萬元;枝江市設立2000萬元農村合作金融專項“過橋”資金;監利縣率先在全省開展設施農業保險、農業機械中古餐飲設備買賣保險和漁秧保險,政府給予50%保費補貼。

目前10個試點縣市區均搭建瞭農合聯金融創新平臺,設立瞭省級和試點縣市區政府共同支持的涉農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解決農民缺少抵押和信用問題。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10個試點縣市區通過農合聯金融創新平臺累計發放涉農貸款18.26億元,貸款年均利率較試點前有所下降。

全省3057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改革的先期受益者。從農地到林地,從農機到廠房,農民手中的“死資源”正通過不斷深入的農村金融改革變成金燦燦的“活資本”。

瑕瑜互見,試點路上不平坦

農村合作金融創新試點,有效解決瞭“難中之難”,然而,要在全省范圍推廣,存在的問題不能忽視。“全縣5000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享受試點政策的不過300餘傢,試點進展不盡如人意。”監利縣委農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監利是農業大縣,也是試點縣之一。記者瞭解到,試點進展較慢,農業擔保平臺體系不夠健全,導致省級風險補償金未發揮應有作用,是重要因素之一。

設立風險補償金,是農村合作金融創新最大的亮點。據瞭解,省財政廳將每個試點縣3000萬元省級涉農風險補償基金註入省農業擔保公司,再由省農業擔保公司與各地簽訂合作協議,分別註入試點縣。省農業擔保公司與監利縣已簽訂瞭合作協議,為瞭做大資本金,監利配套4000萬元縣級風險補償金,加上省級風險補償金共計7000萬元,按照1:5的比例,可撬動銀行發放3.5億元貸款。

然而,事與願違。不少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坦言,中間環節多,手續較為繁瑣,貸款發放效率不高。以一筆普通的信用貸款為例,正常程序不超過半個月,而通過省級農業擔保平臺,則需要花1個月左右。監利縣委農辦相關數據顯示:全縣農村金融合作試點貸款業務中,通過省級農業擔保平臺辦理的占比不到三成。

監利遭遇的情況並非個例。仙桃、隨縣等地均表示,擔保平臺操作起來不便,增加瞭運作成本。

去年底,省委財經辦(農辦)派出督查組,各試點對此反映較為強烈。督查結果顯示,省農業擔保公司實行商業化運作,擔保費用平均在1.5%以上,與一些地方政策性擔保公司相比,擔保費率不具有競爭性,目前省級農業擔保平臺滲透力影響力有限。

農業是弱勢產業,一旦遇上惡劣的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可能造成血本無歸。正因如此,銀行對發放農業貸款十分“小心謹慎”。“保險+信貸”的新探索,讓銀行吃上“定心丸”。通過在農村信貸活動中引入保險機制,轉移農民不能如期還貸的違約風險,有效解決農民因無擔保、無抵押而貸款難的問題。農村合作金融創新將此探索作為改革的重心之一。

令人遺憾的是,我省農業保險普及率較低。據瞭解,2016年,我省政策性農業保費為5.59億元,居中部六省末位,蔬菜、水果等特色農產品保險僅在少數地方進行探索。中央財政提供保費補貼的政策性農保險種有15個,

我省僅開辦水稻、油菜等6個險種,中部鄰省農保險種均多於我省。多傢涉農銀行表示,農業保險覆蓋面有限,很大程度影響瞭農業貸款的發放。

作為連接銀行和農民的紐帶,農合聯的地位顯得至關重要,但從當前情況來看,平臺作用發揮不夠。據瞭解,部分試點縣市區農合聯除為會員提供金融和保險征信服務外,教育培訓、市場營銷、科技推廣、生產生活服務、社會治理等基本沒有參與。

織就“風景”,還需邁過幾道坎

試點僅限於大冶、襄州、枝江、監利、鐘祥、大悟、浠水、通山、隨縣、仙桃10個縣市區,覆蓋范圍有限。如何把點上的經驗轉化為面上的做法,把精致的“盆景”打造成精彩的“風景”?當務之急還需加快創新步伐,完善機制,破解難題。

取經安徽,優化試點。安徽省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起步早,推進力度大,內容豐富,很多成功經驗我省可以復制。今年6月,省委農工部與省農業廳、湖北保監局、省農擔公司組成聯合考察組,赴安徽省實地學習借鑒農業擔保體系和農業保險體系建設。

改革,必須真刀真槍動真格。推進不力,淘汰出局。今年開始,將實行淘汰退出機制,下半年,全省將對試點工作進行一次督查,對組織領導不力、推進不及時、成效不明顯的縣市區實行淘汰退出,空出名額另行遴選增補。

理順農業擔保體系,各地呼聲切切。試點縣及金融機構相關人士建議,完善全省農業擔保平臺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其政策性擔保作用,創新業務模式、簡化手續,適應地方需求。實行機構下沉、服務下沉,在服務試點縣市區基礎上,盡快實現全省業務全覆蓋。

既然是試點,就允許大膽地試。農業保險體系是推進創新中的弱項,大冶、鐘祥、枝江等地做法值得借鑒,歸納起來,就是整合涉農資金,對涉農貸款利率或保險給予補貼。積極開展特色農業保險、設施農業保險、林業保險、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氣象損失保險等商業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

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折斷難。鐘祥王龍巷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500多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建合作社聯合社,有瞭規模,便有瞭話語權。目前,聯合社已獲貸款資金1.2億元。如何拓展農合聯平臺服務功能?全省推廣鐘祥、枝江等試點縣市區的成功經驗與做法,鼓勵農合聯開展財務代理、技術培訓、電子商務、品牌打造、抱團營銷等業務,將農合聯打造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綜合平臺,打造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傢”。

直面難題,補齊弱項。未來,農村“老大難”將不再難!

安徽二手餐飲設備買賣農村金融綜合改革

兩年半時間實現全覆蓋

安徽省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起步早,推進力度大。湖北與安徽同屬中部,省情和“農”情相似。安徽很多成功經驗對我省具有可借鑒性和可推廣性。

早在2012年,安徽省在金寨縣、鳳臺縣啟動農村金融綜合改革,2014年擴大到20個縣(區),2015年初在全省范圍內推開,僅用兩年半時間將改革覆蓋全省。改革內容涉及金融主體培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資本市場建設、農業保險建設、農業擔保建設、信用體系建設、金融基礎設施改善、組織領導等9個方面,形成瞭財政、基金、銀行、保險、擔保“五位一體”財政金融協同支農機制,凝聚瞭強大合力。5年多來,農村金融綜合改革為安徽“三農”發展註入瞭源頭活水。2017年3月末,安徽省涉農貸款餘額達10142.37億元,同比增長15.7%,涉農信貸產品達500多種。

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快速發展。2015年12月,安徽省成立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由省財政連續3年每年註資10億元,目前註冊資本金達20億元台中中古餐飲設備收購。服務覆蓋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全產業鏈。在體系建設上,省農擔公司通過在縣級設立辦事處或購買社會化服務方式實現機構覆蓋。創新擔保模式,推出“勸耕貸”,充分發揮政銀擔“抱團”優勢,由縣鄉政府建檔、推薦,金融機構審查,省農擔公司匹配、復核,實行集中簽約,減少環節,提高效率。截至今年5月,省農擔公司已累計為3885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擔保19.49億元,涉農主體貸款利率和費率綜合成本控制在6.42%左右。

農業保險保障水平居全國前列。2008年,安徽成立以常務副省長為組長,相關政府部門和安徽保監局為成員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領導機構;從2009年起,連續9年將農業保險納入政府民生工程。安徽省是全國第一個實現主要農作物保險基本全覆蓋的省份,特色農業保險品種超過50個,基本涵蓋瞭農、林、漁、畜牧以及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

財政金融協同聯動形成合力。加強財政與金融協同聯動,綜合運用風險補償、貸款貼息、保費補貼、稅收優惠、獎勵補助等多種手段,對融資擔保機構實行免征營業稅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融資擔保機構,實行所得稅優惠政策;積極落實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等政策。政策性農業保險實施以來,全省各級財政累計投入保費補貼資金106億元,為1.6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

(記者 胡瓊瑤 整理)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ye086x7w3 的頭像
    rye086x7w3

    減肥的艱辛

    rye086x7w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